今天是中秋節,也是柚子的大日子!《毓言柚子》的誕生和中秋節息息相關。其實一開始會叫「毓言柚子」,是因為去年在構思podcast名字的時候,剛好遇上中秋節,桌子上擺了一顆柚子。我靈機一動,就把「欲言又止」變成現在的「毓言柚子」了~
說到中秋節,其實馬來西亞也有在過中秋,但應節習俗卻大不同!究竟有哪些不一樣呢?柚子來為大家一一解答吧!
在馬來西亞,只有華人會慶祝中秋節,我們也會買柚子來應節,但幾乎不會拿來做手工或造型。記得小時候慶祝中秋節,我媽都會拿柚子、芋頭和菱角來拜神祭祖。據說吃芋頭可以避邪消災,也有取個「好意頭」的意思。
菱角的「菱」諧音為「伶」,寓意小朋友吃了之後會變得聰明伶俐。每逢中秋節,我最期待的就是可以吃到菱角。我媽會把菱角用鹽水煮熟,然後我們再剝開菱角的殼當零食吃。因菱角的外殼很硬,我都會拿鐵錘一直往菱角中間的地方敲,敲碎之後吃裡面的果肉,有種淡淡的甘甜味。好懷念的味道啊~
二、烤肉 vs 提燈籠
很多台灣朋友都問我,「馬來西亞中秋節會烤肉嗎?」。事實上,中秋烤肉可說是台灣人獨有的中秋習俗。據說中秋烤肉的由來,是因為80年代有兩家相互競爭的醬油廠商,在電視上猛打廣告促銷自家烤肉醬——萬家香醬油先推出「一家烤肉、萬家香」的電視廣告,幾年後金蘭醬油也在電視上猛推「金蘭烤肉醬」。
在這兩家醬油廠商的電視廣告攻勢下,各大賣場也推波助瀾,於是台灣人就在不知不覺中,開始把烤肉當成中秋節最重要的活動。所以烤肉並不是中秋節的傳統習俗,而是在廣告行銷的帶動下順勢而為所演變的一項活動。
和台灣人不一樣,馬來西亞人過中秋節並沒有烤肉的習慣,而是在提燈籠、製作燈籠和猜燈謎。台灣朋友一定會覺得很奇怪,提燈籠不是元宵節才做的事嗎?據說燈籠文化始於中國西漢時期,原本是元宵節的節慶活動,到了唐太宗時期才開始在中秋節這天提燈籠,然後慢慢變成中秋習俗。如此看來,馬來西亞人是追隨了後者的習俗。
以前剛來台灣唸大學的時候,每到中秋節都會很納悶,為什麼台灣人都沒有在提燈籠或舉辦燈籠遊行? 後來才發現這是東南亞華人的獨有文化。還記得小時候,我媽每年都會為我準備不同造型的燈籠,而且會搭配當年的生肖,比如說兔年就準備兔子造型的燈籠。
我最喜歡的莫過於龍年的龍造型燈籠,超酷的!鄰居小朋友看到我的燈籠都羨慕不已,我當時覺得自己超拉風的。
三、放假 vs 上班
有在台灣留學或上班過的馬來西亞人,一定會覺得台灣的假期超級無敵少!台灣一年的假期真的少得可憐,以今年為例,2021年的年假只有8個,分別是元旦、農曆春節、228和平紀念日、清明節與兒童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和國慶日。對台灣上班族來說,中秋連假可說是非常珍貴的!
我經常跟馬來西亞的朋友說,台灣是一個勞動社會,所以想要享受一點假期,還是待在馬來西亞工作吧!光是全國公共假期,馬來西亞就有16種節日,分別是元旦新年、國家最高元首誕辰、國家元首登基日、回曆新年、農曆新年、衛塞節、大寶森節、屠妖節、耶穌受難日、開齋節、哈芝節、勞動節、國慶日、馬來西亞日、聖誕節和聯邦直轄區日(或當地州屬元首或蘇丹誕辰)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秋節在馬來西亞並沒有被列入公共假期,所以馬來西亞人在中秋節這一天還是得乖乖上班。不過馬來西亞本來假期就很多,不缺這一天,但也因為中秋節不是假日,所以在外打工的遊子都無法回家和家人團圓,節日氛圍就變淡很多。
除了中秋連假,台灣上班族想必也非常期待中秋獎金對不對?很多公司都有三節獎金,分別會在春節、端午節和中秋節分發;可能是現金,也可能是禮券,這就看公司了。然而在馬來西亞的話,假期都沒了,老闆會給月餅就算是一種bonus了。
已經不知道有幾年是在外過中秋了,俗話說「每到佳節倍思親」,此刻真的還蠻懷念小時候在家過中秋的情景。希望大家可以在這一天和家人團圓,柚子也在這裡祝大家中秋節快樂!
有任何想對柚子說的,歡迎來信 talk2pomelo@gmail.com
*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或引用。